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 > 正文

导致人们骨质疏松的生活习惯有哪些_女性预防骨质疏松的四种方法

导读: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其中以女性尤多。对于骨质疏松,重在预防,平常除了加强锻炼外,还要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减少骨质的流失。那么导致骨质疏松的生活习惯有哪些?女性预防骨质

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其中以女性尤多。对于骨质疏松,重在预防,平常除了加强锻炼外,还要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减少骨质的流失。那么导致骨质疏松的生活习惯有哪些?女性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是什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导致人们骨质疏松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口重

  吃过多的盐,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还会导致骨质疏松。人体内的钠经过肾随着尿液排到体外,同时也会损耗钙。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必然会影响到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钙质。美国华盛顿大学营养学专家梅西曾经对一组更年期妇女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验。在第一周内,她让她们每天从特别调配的食物中摄取1200毫克的食盐。到了第二周,把摄取量提高到4800毫克。结果在尿液的分析中发现,当这些妇女多吃了盐后,她们尿中骨质分解后的成分N—telopeptide含量比正常情况多6%,这证明吃多了盐后会加速骨质的销蚀。

  喝咖啡和茶

  一些研究发现过量摄取咖啡和茶可以促进钙的排泄,导致骨质疏松症。还有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咖啡的人,其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另外,含磷的可乐饮料也属此类,应尽量避免过量摄取。

  吸烟

  吸烟主要会影响到骨骼的外层,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髋骨,吸烟者的髋骨密度普遍比不吸烟者低5%以上。另外,女性吸二手烟同样易患骨质疏松。

  蛋白质吃得过多  动物蛋白质饮食很容易引起钙缺乏症。这主要是因为含硫的动物性蛋白进入人体后,会使血液呈现酸性反应,逼迫身体从骨质中提取钙质来平衡酸性血液。其次,红肉(猪肉、羊肉、牛肉等)中含有大量的磷酸根,它们会在消化道中与钙结合,从而减少人体对钙的吸收。此外,食物中的钙经过消化,变成游离钙才能被小肠吸收,而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会在胃肠道内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脂肪,使钙的吸收率降低。

  巧克力吃得过多

  巧克力中含有草酸酯和糖。草酸酯会减少钙的吸纳量,糖则与钙的代谢有关。

  饮酒

  研究发现,过量饮酒在男性中可明显引起骨质疏松症。这可能与乙醇抑制骨形成有关。同时过量乙醇抑制了肠道对蛋白的吸收,使雄性激素的分泌减少,而男性雄性激素水平低下可以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的补钙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三: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 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女性预防骨质疏松的四种方法】

  1、注重补钙

  一般情况下来讲,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多半是体内缺钙引起的,而出现骨质疏松的女性朋友们,也很多都是由于生活中忽略了钙质元素的补充。女性朋友们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海鲜类、乳制品、豆制品等一系列食物,都可以帮助很好的进行钙质的补充,如果体内缺钙较为严重,也可以选择通过吃钙片的形式进行补钙。总之,要保证体内钙元素的充足。

  2、多摄入蛋白质

  女性朋友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蛋白质的摄入哦,蛋白质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骨骼的维护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女性朋友体内长期缺少蛋白质,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导致骨密度的下降,从而诱发骨质疏松。因此,女性朋友们要多注重蛋白质的摄入,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鸡蛋、蛋糕等等的食物来进行蛋白质的摄取,千万别怕发胖哦。

  3、每天晒太阳

  对于骨质疏松问题的预防,光靠饮食补钙是不能够完全吸收钙质的,小编建议女性朋友们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晒晒太阳,千万不要怕被晒黑哦,其实,晒晒太阳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以促进身体对于钙质元素的吸收,提高补钙的机率,强化我们的骨骼。女性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之余散散步,进行一下户外活动,来多多增加晒太阳的机会,但绝对不能够暴晒,否则真的会晒伤皮肤哦,那就得不偿失了!

  4、少进食糖与盐

  如果你想要远离骨质疏松,那么,除了多多补钙之外,还应该选择低糖与低盐的饮食方式,因为,过多的盐分和糖分会影响人体对钙质元素的吸收,尤其是不能够摄入过多的盐分,如果每日摄入的盐分过多,不仅会导致人体钙质吸收受阻,而且还会令人体的肾功能降低,因此,喜欢吃糖或者是喜欢吃盐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适量而食啊,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牢记哦!

【怎样区别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均是中老人的骨与关节衰老的一种表现。

  据统计,我国60~69岁的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生率为30%,70岁以上老年女性的发生率几乎是100%。骨科骨质疏松的本质是指骨量减少而言。它是由于遗传、激素和营养等因素相互影响下的复杂结果。钙和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不适当地服用糖皮质激素、吸烟、酗酒以及长期卧床等都可引起骨质疏松。所以说,骨质疏松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由几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比如性激素是人体骨的合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女性在绝经以后,由于女性激素分泌减少了或停止,则严重地影响了骨的合成。实际人类骨量的减少或丢失,从30─40岁就开始了,中老年人丢失的更快。

  但骨质增生决非由骨质疏松所致。而是由于人体的骨与关节特别是负重大、活动多的膝和脊柱等部位,经过常年累月的磨损,骨科关节软骨失去了正常的光滑性而变得粗糙,同时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肌腱也因劳损而出血。机体对这种慢性磨损要进行修复,其修复的方式就是增生即骨刺。

  体内的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体组织,随着生命的存在,始终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而钙和磷又是骨的主要成份。一般情况下以骨盐的形式集中于骨骼和牙齿中,从而维持了骨和牙齿中的硬度。钙和磷的极小一部分存在于血液和肌肉等软组织中,其含量保持一个适当的比值,从而维持了骨的健康。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其各脏器也和骨关节一样发生老化,尤其是胃酸、胃蛋白酶和唾液腺分泌减少以及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使其对钙的摄取、消化和吸收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出来,以保持钙的正平衡状态。因此可以这样讲,骨科骨质疏松的实质是指骨内钙的游离和减少。所以适量补钙对防治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有益的,补钙不能治疗骨质增生。

  尽管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不可避免的一种骨质老化现象。但绝非发生于所有中老年人,而是与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社会环境、社会经历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比如经常参加体力劳动、户外活动多或以新鲜素食为主的中老年人发生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就少。而经常吸烟、酗酒或长期卧床不起或较少参加户外活动者发生率就高。

【老年人晒太阳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晒太阳”实际上是在户外活动时,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的维生素D大部分是维生素D3,这种维生素D3,主要在皮肤合成,合成过程中必须有合适波长的紫外线,才能使维生素D转化为前维生素D3,而维生素D3是骨骼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以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人的钙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钙的沉积。反之,维生素耽缺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佝偻病等。因此接受光照是十分必要的。

  人们每天平均应有30分钟的光照时间,以保证生成适量的维生素D3,生成的维生素D3贮存在脂肪和肝脏,缓慢释放以供应机体的需求。“晒太阳”的方式多种多样,室外散步、日光浴、体育锻炼、户外劳动等都是接受紫外线照射的好机会。尤其是对老年人、儿童及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妇女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难以坚持每天光照30分钟的人,也可以在周末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来补充平时光照的不足。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每天“晒太阳”应不少于30分钟;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每天“晒太阳”不应少于1小时。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ys/13881.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