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真性性早熟怎么办呢_性早熟饮食禁忌_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导读:
性早熟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很多青少年家长们的共同心声,由于近些年来出现性早熟的人数越来越多,从而让人们不得不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性早熟的出现。真性性早熟是

性早熟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很多青少年家长们的共同心声,由于近些年来出现性早熟的人数越来越多,从而让人们不得不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性早熟的出现。真性性早熟是性早熟的一种,对于不同类型的性早熟在治疗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那么真性性早熟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真性性早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性早熟患者如何进行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浆LH和FSH的测定 血浆LH和FSH的测定有助于鉴别真性或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者FSH、LH脉冲分泌峰多以LH为主。FSH、LH减少多提示雄性激素肿瘤。

  2.雌(雄)激素水平测定 真性性早熟分泌雌(雄)激素肿瘤及外源性假性性早熟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单纯乳房提前发育者雌激素水平不高或稍高。

  3.GnRH刺激试验 中枢性性早熟对GnRH反应敏感,周围性性早熟无反应或不敏感。

  4.尿17-酮测定 肾上腺癌者17-酮升高,不被地塞米松所抑制。

  5.甲状腺素功能测定 判定性早熟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

  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X线摄片或CT和MRI检查,子宫、卵巢及睾丸B超或X线骨龄检查等。

【真性性早熟怎么办呢】

  目前,对于儿童性早熟的西医治疗主要应用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治疗。虽然既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又可控制骨骼过速增长。但是在临床应用发现,打针后部分孩子会出现皮肤老化、肥胖、多毛等症状;还有部分孩子打针治疗半年左右,性激素水平降低的同时,孩子身高也抑制不再长高,即使配合生长激素治疗也缺乏丰富的临床资料验证,是目前西医打针治疗遇到的一个难题。另外就是国外最新研究发现注射针剂治疗的女孩长大成人后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率比其他孩子高很多倍,值得高度关注。

  性早熟从中医来看,就是肾气充盈、天癸萌发,导致乳房发育等第二性特征出现。基于这个理论,传统中医选择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之类的从肝肾论治的药物给孩子治疗,大量补益滋阴,以求达到肾阴阳平衡。抑制过早的发育。殊不知,这样就好比是扬汤止沸,在一锅开水中不断的添加凉水,以求达到平衡止沸的结果。这样反复添加的后果就是锅里的水满了,再也没办法添加凉水了,锅就会一致处于沸腾状态了,再添加都是无效的了。或许这时候很多家长从这个例子中看出了一些儿端倪,水沸腾的根源在于锅下面的火,解决了火的问题就解决了锅里水沸腾的问题了。性早熟也是一样,是因为大量激素营养物质在体内积蓄造成的。为什么体内会有过剩的激素物质的存在呢?一是外源性吃进来的,比如营养品、保健品、含有激素物质的食物等,二是体内运化代谢功能降低了,不能有效的运化代谢掉体内过剩的激素物质。因此,治病求源,要想治好性早熟,就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就是让孩子管住嘴迈开腿,第二就是通过用药增加脾的运化代谢功能,使体内过剩的激素营养物质得到有效的代谢,以求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儿童性早熟的原因有哪些】

  一,卵巢肿瘤所致性早熟

  卵巢瘤作为性早熟的原因值得强调,但在儿童期实际上以女性化肿瘤为常见。

  在儿童期多数女性化间叶瘤,在身体发育与骨龄中的快速增长随同青春期女性化体型,生殖器的成熟及乳房的增大而发展,阴毛出现,但不如真同性性发育过早为多,盆腔肿瘤常不能触及,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涂片显示雌激素效应增强,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产生雌激素肿瘤所致性早熟之发生率,较原因不明者为高,尿雌激素及17酮类固醇水平可高于同龄正常儿,但此类病例一般无排卵,不能妊娠,偶有卵泡性非肿瘤性卵巢囊肿可导致性早熟,剜除囊肿(内含大量雌激素)可缓解性早熟的发展,但如有性腺残留,则小囊肿仍能增大,性早熟现象又可继续。

  二,颅内来源的性早熟

  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的生殖道发育或功能的过早出现,除了卵巢卵泡成熟与排卵发生过早外,与见于正常儿童的发育相同,大多数颅内来源的性早熟为第三脑室底部的病变或肿瘤,这些病变常累及下丘脑后部,尤其是灰质结节:乳头体及视交叉部,先天性脑缺损或脑炎可伴发性发育成熟过早的征象,神经学检查常可确诊,Mc Cune—Albright综合征的性发育过早,伴有多骨性纤维性发育不良,皮肤色素沉着及其他内分泌失调,为下丘脑的先天性缺陷。

  由于颅内疾病引起的性早熟可解释为下丘脑后部具有抑制由垂体前叶产生促性腺激素及其释放的能力,因此,下丘脑后部的病变可破坏或抑制某些通常调节通向垂体后叶腺体刺激强度的机制,使下丘脑对垂体的控制作用被解除,从而增加促性腺物质的产生,导致性腺的活动和性的成熟发育,在其他的病例,则可因垂体的直接刺激而致。

  三,其他原因性早熟

  产生激素的肾上腺肿瘤,可引起异性或混合型性早熟(heterosexual precocity or a mixed type of sexual maturation),外源性雌激素多由于用药不当或其他来源,幼女误服其母的避孕药丸偶可致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偶亦可发生性早熟,后者由于甲状腺激素与促性腺激素之间存在着交叉性反馈作用,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过多所致。

  四,暂时性性早熟

  少,但不罕见,患儿常有一种或多种第二性征加速发育,此类儿童多数出现身体发育及乳房发育(约50%),有阴道流血者达45%,阴道穹窿部涂片,上皮细胞呈明显的雌激素效应,此种性发育过早现象持续数月可恢复正常发育,以后于正常年龄进入正常青春期。

  偶有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特别敏感者,可致子宫出血而无其他性早熟现象,妇科检查不能明确子宫出血的真正原因,激素测定亦正常,子宫出血于恢复周期性数月后,自然停止。对暂时性性早熟或过早子宫内膜效应的患儿,应密切随诊数年,直至排除其他特殊原因。

  五,原因不明的性早熟

  约80~90%体质性性早熟无明显原因,按病因分类常被归于中枢神经来源的性早熟,因病人可能有小而未经证实的下丘脑病变,有些患者有性早熟的家庭史,称此种情况为原因不明是恰当的,因关于此型性早熟的来源的确知之甚少。

  饮食上,孩子平时经常吃含激素类食品,如含激素催熟的肉鸡等。另外,有的孩子平时看电视,经常浏览网站上一些色情图片,受到刺激后也会影响生理变化。性早熟有真假之分。真性性早熟是内外生殖器都提前成熟,也叫完全性性早熟,这样的孩子性发育过程遵循上述正常规律,具有生育能力。假性性早熟的患儿没有生育能力,只表现为副性征的出现,如单纯的乳房提早发育、外阴生殖器发育、阴道流血等。性早熟无论真假,都可同时伴有身高和体重增长加速、骨骼成熟过快和骨骺提前融合,以致孩子在发病初期表现出生长过速、骨龄超前,但最终成人期身高反较矮小,常不足150厘米。

【性早熟饮食禁忌】

  1、人工养殖的动物类食品

  摄入过量的动物类食品,不仅易造成儿童肥胖,同时也摄入了过多的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剂。现在市场上所出售的,绝大部分是用拌有催熟剂的饲料喂养,包括肉鸡、猪、牛、羊肉以及养殖的鱼虾等。性早熟的孩子可以吃些海鱼、海虾及适量的牛肉。

  2、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等。过于鲜艳的水果,常常是催熟剂诱发而成,也应注意避免。新鲜荔枝等食物,由于自身含有一定的类似人类雌激素物质,过量食用也有可能造成性早熟。

  3、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

  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其他如:蚕蛹、鸡胚、胎盘、蜂王浆、牛初乳、豆浆、花粉制剂营养滋补品常常含有较高的性激素,也是诱发性早熟常见原因。

  4、油炸类食品

  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其过高的热量以及食用油反复使用而致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所以肯德鸡、麦当劳并不是好去处。调查显示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5、某些儿童口服液

  市场上很多标榜“长高长壮或增加食欲”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性激素成分。还有一些保健品,蛋白粉之类,除非患有一些特殊疾病,否则正常儿童没有必要去用。另外,补充微量元素的药品或保健品也不能排除诱发性早熟的可能。微量元素决不是多多益善。

【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1、注意饮食营养。

  由于儿童、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十分要注意饮食营养,每天都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以保证身体增长需要。但是儿童不宜药物进补,人参、蜂王浆等滋补品不宜在儿童期服用。这个问题应引起溺爱孩子的父母和祖父母的重视。不要过多食用反季水果。

  2、不要随便服药。

  临床上,很多假性性早熟的孩子是因误服了避孕药而引起的。因此一方面家里的避孕药要妥善保管。杜绝孩子误服的可能,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乱服药。

  3、注意孩子生长发育。

  很多性早熟孩子都是在洗澡时被发现有异常体征,如乳头色素加深、隆起,出现短小的阴毛等,也有些被发现较晚。有的孩子往往不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人带养。因此,父母更要关心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可以通过给孩子洗澡,发现孩子的性发育是否有异常。

  4、心理上消除顾虑。

  首先爸妈应该要懂得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了解孩子的性早熟不过是生理性发育提前而已,不必惊慌。并且可以把这些知识和道理告诉孩子,解除孩子的思想顾虑,减轻思想负担,不必害羞,也不要有自卑感,还要注意月经期的生理卫生,懂得乳房、生殖器等部位的自我保护。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23186.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