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很常见,一般睡一觉醒来就退烧了,情况严重一点的吃药打针也很快就会见效。小孩子发热时,用大量工业酒精给孩子擦腋下降温,导致孩子酒精中毒,紧急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最终身亡的事件。小儿发热用酒精降温后竟中毒身亡,科学护理不可不知。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小儿发烧怎样治疗】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quot;鸡皮quot;,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
(3)针灸降温法
3.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儿发热用酒精降温后竟中毒身亡】
要知道,甲醇是有毒的,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工业酒精的甲醇浓度为95%以上,虽然有散热作用但并不能用于人体。尤其是婴幼儿,他们的皮肤娇嫩,甲醇很容易通过皮肤被身体吸收,轻则导致视神经受损,重则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威胁生命安全。
小东在昏迷送医时,因为酒精用量太大,时间太长,已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脑损伤严重,透析治疗后病情仍继续加重,最后家属不得不放弃抢救,孩子不幸离世。
【小儿发烧应该如何预防】
1.预防: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流行期间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2.其他注意事项:
1)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须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2)有些患儿会引起抽筋,甚至高热惊厥。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3)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但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4)小婴儿可能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小儿高热并发症】
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等,此外,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
1.高热抽筋一般说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因高热而引起抽筋,在1~6岁的孩子中也只有2~5%会发生这种抽筋,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但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2.quot;烧坏脑quot;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3.脱水炎夏孩子通过呼吸与皮肤散发水分已比其它季节为多,苦遇发热就更多,体温每升高1°C,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散发的水分增加0.5毫升,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在小婴儿脱水本身就可引起发热),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对高热孩子必须鼓励饮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输液。
4.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发热初脱水,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发生口干极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发热日久,饮食不周,会发生低钠血症,孩子疲倦不堪甚至神情淡漠或昏迷,这些情况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此外,在小婴儿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时间稍久还可引起心力衰竭等。
【小儿高热的检查】
血,尿,粪常见检查为筛选的首选项目,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多考虑为细菌性感染;减低者则偏重于病毒或杆菌感染。
必要时检查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冷凝集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或类风湿因子检查。
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肺与胸部疾病的诊断,其它如恶性肿瘤,可根据部位选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型超声波,活体组织等检查,也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