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科 > 正文

​老年脾胃虚弱 怎么调养最靠谱_脾胃虚弱吃什么

导读: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人的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人体所需的气血与营养物质也就会不足。此时调

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人的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人体所需的气血与营养物质也就会不足。此时调养脾胃便尤为重要,老年人脾胃该如何调养呢?名老中医有良策!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脾胃虚弱吃什么】

  少吃“瓜”字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这个时候脾胃本就虚弱,若过食寒凉之物只会“火上浇油”,引起腹泻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多吃“豆”字辈

  不宜吃瓜类,但是夏末秋初暑气逼人该如何应对呢?

  绿豆: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红豆: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多吃秋果

  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将梨隔水蒸过,煮汤或者做成粥来吃,这样也可以将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来更加安全。

  大枣:大枣有“木本粮食”的称呼,因为古人认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纲目》认为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对于“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坊间甚至流传有“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的俗言。用红枣加大米熬成粥,对保肝护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大枣不宜食用过多,“多食令人寒热,凡赢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枣不要超过50克为好。

【脾胃虚弱如何调养】

  适当服用药物

  有医生指导最好,如不方便就医,自己也可以参考症状分型,酌情用药,先小量试用,再进行调整。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其中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酌情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脾阳虚者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每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可酌用附子理中丸。

  胃阴虚者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可选用参梅养胃颗粒等。

  注意饮食调养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调养脾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以软、烂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等,脾胃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脾胃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气之功效。

  沙参麦冬白扁豆粥:沙参10克,麦冬10克,白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白扁豆共煮成粥。适用于脾胃阴虚者,有清热生津的功效。

  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自我按摩

  每天顺时针按摩脚趾肚40~80次,重点是第二个脚趾,对缓解胃痛、养胃都很好;每晚上床后,双手搓热,将掌心(劳宫穴)置于肚脐部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结束后,再用手指点按足三里穴。

  此外,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人体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就会旺盛。

【老年脾胃虚弱 怎么调养最靠谱】

  1.调理脾胃的意义

  《脾胃论》指出“土为万物之母”“治脾胃即所以安五脏”。又说:“善治病者,唯在调和脾胃。”《医林绳墨》说:“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杂病源流犀烛》说:“脾为后天之本,信然也,盖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故脾气充,四脏皆赖煦育;脾气绝,四脏不能自生……凡治四脏者,安可不养脾哉。”(四脏指心肝肺肾)《慎斋遗书》说:“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虚,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矣,万物以土而生,亦以土而归,补肾不如补脾,此之谓也,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

  以上各家的论点,都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作用。因为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而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气的产生在于脾胃,胃气充足,才能滋养先天。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得胃气的供养,才能发挥藏精气、润肌肤、养血脉、壮筋骨的功用。五脏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胃为十二经脉之源,水谷之海,胃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故“胃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因此必须胃气充和,才能使五脏生机安谧,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张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论。李东垣亦提出“脾全借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营养物质),周身四脏皆旺……外邪不能侮也”。以上说明脾胃健运,元气充足,内伤外感,皆能抵御,是防病保健的关键。

  2.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

  1)脏腑内伤

  《内经》记载,男子到了40岁,女子到了35岁,即开始气血衰退。又说,男子到“八八”(64岁),女子“七七”(49岁),皆已肾气衰,天癸竭(天癸指肾精所衍化的物质)。因为气血之生化,有赖于肾气,亦即先天之气,又名元气,它是推动人体气化的原动力。脾胃的腐熟与运化(指消化与吸收),既赖于肾阳的温煦蒸腾,亦赖于肾阴的滋养濡润。肾阳煦之,脾胃的阳气才能旺盛,使脾气藉以鼓舞上升;肾阴滋之,脾胃的阴津才能充足,使胃气得以下降。可见脾胃的升降原动力,是来源于肾阴肾阳。《内经》对于肾气虚衰之年龄,虽只能作参考,但说明人到中年以后,肾气始衰,是会影响脾胃功能的。

  此外,气机失调也是脏腑内伤的一种表现。脏腑学说指出,脾胃的主要功能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如此才能使营卫协调,五脏安和;但是“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如肝气的疏泄、肺气的宣降、心火的下煦、肾水的上济等,这也是脏器的升降,但皆以脾胃为升降运动的枢纽,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内经》说:“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由于升降出入在各脏腑间,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因此脾胃功能失调,与其他的脏腑亦是息息相关的。反过来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也同样影响到脾胃,但关键则在脾胃。

  2)外感邪气

  外感邪气包括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六淫之邪”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疫疠之气”是指某些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邪气太甚时,病邪即侵犯人体,若不能及时予以消除,进而伤及脾胃,便发生疾病,如受寒后引起胃痛、腹泻,又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肠伤寒等病,都是外邪引发,老年人抵抗力弱,极易引起这类疾病。

  3)饮食失节

  人靠饮食以资养全身,但饮食入胃,须赖脾胃的运化才能化生精血,以供脏腑之需。老年人脾胃功能,有自然衰退的趋势,对饮食物的摄取,不如青壮年时旺盛,食多则无法消化吸收,纳少又不够营养,这就要知所调养。此外有偏食嗜好,如饮酒、浓茶或喜进生冷、炙熏、肥甘之物,尤其黄昏之后,多进油腻之品,日久必患消化不良等疾患,《内经》所谓“饮食不节,肠胃乃伤”即此之意。

  4)七情刺激

  中医学里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情志的过分刺激,都能影响脾胃的功能。如大怒之后,肝气横逆,引起肝木乘脾,发生胃脘胀痛、消化不良等症;思虑过度,气滞不畅,导致运化失常,发生纳呆、饱胀等症。人是有机整体,一脏气机不畅,都会互相影响,脾胃又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故任何情志过激,都能影响脾胃功能。

  5)劳逸失度

  劳指劳伤,逸指过逸。中医学里的劳伤包括劳心、劳力和房劳三方面。劳心过度,暗耗心血,脾胃壅结,会产生心悸、失眠、纳呆、脘腹胀满等症。劳力过度,脏气耗损,体力暗亏,会产生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食不馨、消化不良等症。至于房事不节,元气戕伤,会产生神疲乏力、腰酸头晕、眼目昏花、食欲不振或脘胀便溏等症。房劳在生活中常被忽视,年老之人,肾气自然衰退,若房事不节,危害尤大,故特别提出,以期引起重视。

  人体气血贵流不贵滞,正常适度的劳动,可促进气血循环,旺盛新陈代谢,促进脾胃消化吸收。若过于安逸,使气机壅滞,影响脾胃功能,有碍健康,出现精神不振、发胖臃肿、心悸乏力、脘胀纳呆等症。

  以上举例,说明脾胃既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又是易受内外邪伤之脏,失调的原因虽多,其害则一。虽脾胃损伤,不限任何年龄,但老年人脾胃已衰,若不加保养,更易失调。

  3.脾胃失调的危害性

  在生命活动中,人身一切组织器官,都在不断地活动着,而其活动的能源,主要靠营养物质维持。水谷入胃,经胃消化后由脾吸收其中精微物质,并衍化为营、卫、气、血、津、液等不同性状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活动需要,可见脾胃在人体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假如脾胃损伤,元气不足,内不足以维持身心活动,外不足以抗御邪气的侵袭,必致百病丛生,故李东垣说:“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

  脾胃升降失调的后果,为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布散全身);后天之精,不能归藏(营养脏腑);饮食精气,无由进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则发生许多病症。临床上脾气不升,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就出现神疲、纳少、食则脘胀、便溏、肢肿等症;若胃气不降而上逆,则可发生便秘、腹胀、呃逆、呕吐等症。

  脾胃有病,还可以上而波及心肺,下而涉及肝肾。如脾胃气衰,元气不足,心火独盛,营血大亏,则发生心病;脾胃虚弱,不能散精于肝,或土壅木郁(胃胀、肝气不疏),可致肝病;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脾胃不能输精于肺),肺失滋养,则可致肺病;脾胃虚弱,土不制水则水泛(脾胃不能运化水湿而水肿),可致肾病。这都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

  还须指出,脾胃既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又是人体内部产生致病因子的一个场所。就痰湿来说(这里指内湿),痰的生成,是由食物经过消化所变成的津液(津液指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失去正常代谢、停积而成的。停积的主要原因,是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凝滞为痰,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湿也是因为脾气不能运化水湿、水液代谢受阻、潴留而引起的湿气病,所以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说法。这说明水湿痰饮为病,虽然和其他脏腑(肺、肾)有关,但关键还在于脾。痰湿为患,还可产生呕、咳、满、痛、肿、喘、悸、眩等八种证候,从痰湿的产生及其对人体危害之大,便可以看出脾胃在人体发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脾胃功能失调的危害性,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大。一些老人常见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心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便秘、贫血、萎缩性胃炎等,从中医病理分析,跟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尤其年老之人,元气本虚,倘无后天滋养,是难享天年的。

  4.调理脾胃的原则

  调理脾胃的原则,清代叶天士总结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脾)湿土,得阳始运,阳明(胃)燥土,得阴始安”,这就是临床上沿用至今的调理脾胃总则(得阳,指得到温热药,得阴,指得到凉润药)。

  至于调理方法,应根据脾胃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去考虑。一般来说,药物调理,应重在益脾气、养胃阴,使中焦气机升降有序。但用药宜慎,补勿过腻,攻勿太过,寒勿过偏,热勿过燥,紧抓健运之机,谨防伤胃。在饮食上做到有节、卫生,如五味调和,饮食有时,寒热适宜,清淡熟软,凡辛热煎炙之品,均应少进。尚须适寒暖以防邪伤,调精神以疏肝理脾,常运动以助胃化食,防劳累以养脾气,处处维护胃气,使后天之本在健康长寿中起着重要功用。

  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廷栋说:“老年更以调理脾胃为切要。”高度概括了补脾益胃对老年人的重要意义,其言简意深,可作为延年益寿的座右铭。

【老年人脾胃虚弱调理方法】

  第一:科学饮食

  想要治疗脾胃虚弱,那么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科学饮食,不能够偏食或者是挑食。老年人的脾胃相比成年人来说更差,不仅脾胃弱,甚至其他方面也是不足的,如果再加上脾气急躁,那么这样脾就更加虚弱了,服用的食物难以消化,并且稍微吃一点东西就出现饱腹感。除此之外,肠胃阴虚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虚火,这样聚集在身体中很容易痰多,甚至出现各种老年疾病。如果饮食失调,那么一些老年病就更加容易出现,例如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还有老化症等等。

  小编建议老年人每顿饭吃八分饱就足够了,特别是晚餐更加应该少吃一些。平时的菜色应该注意营养均衡,各种食物都要多吃一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第二:饮食要清淡,吃饭速度要慢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并不是很好,所以说平时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并且在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养阴,促进身体健康。

  有一些老年人的口味比较重,所以喜欢吃一些更咸或者是更辣等重口味食物,事实上这会给老年人的心脏以及肾脏带来极大的负担,让身体很容易出现血压增高的情况。所以说,小编建议为了老年人的健康,每顿饭的食盐摄取量控制在七八克左右就可以了。

  还有些老年人习惯吃饭比较快,甚至完全没有咀嚼就吞咽下去了,这样虽然吃饭速度比较快,但长期如此并不利于身体健康。平时吃饭的时候应该细嚼慢咽,这样才能够促进消化,同时对于肠胃的负担也会大大减小。另外,吃饭速度比较慢更加容易出现饱腹感,过度的进食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饭菜要煮熟并且吃热的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加,体内的脏器功能也在不断的衰退,身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以及消化酶在不断的减少,肠胃蠕动次数也大大减少。这个时候补益的食物不要吃太多,否则容易出现吸收不了或者是消化不了的情况。除此之外,老年人的牙齿也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松动或者是脱落的情况,这样咀嚼能力就会减弱。所以说,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更好的照顾我们的脾胃,饭菜最好能够软烂一些。

  老年人对于寒冷的抵抗力是比较差的,所以平时饮食也最好吃一些热的食物。如果吃了一些冷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胃肠壁中的血管收缩,这样胃肠道的供血就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导致其他内脏中血液循环的减少,容易危害身体健康。所以说,老年人脾胃虚弱怎么调理,一定要多吃一些热的食物。

【老年人保养脾胃有四大方法】

  1、动为纲

  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化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因此,老年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和运动量。

  散步是一种和缓自然的体育活动,可快可慢,使精神得到休息,肌肉放松,气血调顺,整个身心在一种协调中得到平衡和保养。持之以恒可流动气血,畅达气机,活动关节,帮助脾胃运化,借以祛病防衰。

  2、素为常

  素食主要包括食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维生素的食物,如面粉、大米、五谷、杂粮、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瓜果等。

  应少吃油腻,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淡食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温凉适当,不要过热也不可过凉,因为热伤粘膜,寒伤脾胃,运化失调。少食质硬、质粘、煎炸、辛辣性食品。

  3、酒少量

  不要嗜酒无度以损伤脾胃。少量饮酒能刺激胃肠蠕动,以利消化,亦可畅通血脉,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除风散寒,但过量饮酒,害处很多。

  饮酒过量,脾胃必受其害,轻则腹胀不消,不思饮食,重则呕吐不止。老年人酗酒或长期大量饮烈性酒,更易导致脑出血、胃出血或肝坏死而损寿。

  4、莫愁肠

  指人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对脾胃亦有一定影响。中医认为:思可伤脾。意指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功能失衡,会引起消化、吸收和运化的障碍,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饮食。久之气血生化不足,使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导致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

  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冥思苦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干扰,经常保持稳定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这也是保养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之一。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zyk/4991.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